背水一战的第七场,金州勇士队终于要变阵了。主教练史蒂夫·科尔在赛前暗示,轮换阵容将有“重大变化”,而这个变化的核心人物,居然是已经快被球迷遗忘的凯文·鲁尼。没错,就是那个曾经是球队夺冠功臣的鲁尼,他现在成了勇士队最后的救命稻草——一场球决定命运,科尔把赌注压在了一位场均只打9分钟、数据寥寥的中锋身上。你说勇士队绝境到什么程度了?
其实第六场比赛的走势已经很能说明问题,勇士在主场输得窝囊,不是因为三分失准,而是完全扛不住火箭在内线的冲击。休斯顿的史蒂文·亚当斯上一场用一场庖丁解牛式的表演,彻底把勇士的内线打崩了:17分、5篮板、3盖帽,一次次强硬的卡位和补防,彻底压制住了德雷蒙德·格林的活动空间。格林呢,也拼了老命,但现实是身体对抗完全不是一个量级——亚当斯有身高、有吨位,格林顶了半天也不过是“站着挨打”。这就让人头疼了,勇士没有传统中锋,原本靠格林的机动性和防守意识还能勉强撑住,可火箭这一招“拳拳到肉”的内线强打,几乎把他们的防守体系拆了个七七八八。
问题来了,为什么勇士会在内线吃这么大的亏?答案很简单:轮换没对上人。从系列赛前两场开始,火箭就摆出了双巨头的阵容,不仅有亚当斯这个轴心,还加上了弗雷德·范弗利特在外围的组织配合,两人一高一低,把勇士防得像只没头苍蝇。科尔不是没调整,试着用更多的外线投篮来拉开比分,可火箭偏偏就吃定了内线的优势,硬是靠篮板和二次进攻把勇士的节奏拆得支离破碎。到了第六场,科尔终于认清了现实,开始考虑调整中锋轮换——但这一步显然来得太晚,以至于鲁尼只上了2分钟,完全没在比赛中找到感觉。
不过说实话,科尔这时候想起用鲁尼,也不算太意外。毕竟过去几年,谁都知道鲁尼是勇士冠军阵容的“隐形支柱”,尤其是在内线对抗中,他的防守嗅觉和篮板卡位能力非常重要。可问题是,现在这支勇士已经不是当年的那支勇士了,库里、克莱、杜兰特巅峰时期的无解进攻掩盖了太多防守端的问题,而如今他们的锋线和内线都缺乏足够的厚度,鲁尼一个人顶上去能有多大作用,还真不好说。更别提火箭这边的亚当斯不仅身体素质出色,而且经验丰富,单靠鲁尼,很可能还是挡不住。
另外一个隐患是,勇士在防守端的漏洞已经暴露得太彻底了。亚当斯这个点是一方面,更大的麻烦其实在于火箭的整体进攻节奏——这支球队的打法并不复杂,但他们的执行力极强,特别是到了关键时刻的攻坚能力,完全是勇士目前难以企及的。前两场比赛,火箭一旦进入第四节,巴特勒的单打和范弗利特的串联能力,几乎让勇士毫无还手之力。你可以说火箭的节奏感更好,也可以说他们的战术针对性更强,但归根结底,就是勇士的防守强度下降了。尤其是在内线已经被打穿的情况下,外线也跟着崩盘,这才是他们输球的根本原因。
当然,你也不能完全否定科尔的调整思路。让鲁尼上场,至少说明科尔明白球队现在最缺的不是投篮,而是篮板和防守。第七场比赛对于勇士来说,没有退路可言,他们必须拼尽全力去争抢每一个球权。鲁尼的作用很明确,就是给亚当斯制造更多麻烦,哪怕只是多消耗对手一点体能,都可能为勇士创造一些机会。而一旦内线稳住了,外线的库里和克莱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出手机会,比赛的天平也许会因此倾斜。
但话说回来,光靠调整轮换能解决问题吗?恐怕未必。当年的勇士靠的是明星球员的超强发挥和团队配合,如今这两点都在系列赛中被火箭压制得死死的。特别是库里和克莱,两人在过去几场比赛中的表现都大不如前,三分命中率下滑也好,关键球失误也罢,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状态和心态的双重失衡。而火箭这边,巴特勒和范弗利特的发挥越来越稳定,亚当斯又成了一个内线屏障,勇士想要翻盘的难度可想而知。
总结一下,勇士第七场能赢吗?理论上有机会,但前提是鲁尼的登场真的能解决内线的问题,同时库里和克莱也得找回巅峰状态。可惜的是,现实往往比理论更残酷,目前这个系列赛的走势已经很清楚了,火箭的配置和打法明显克制勇士,即便鲁尼上场效果不错,勇士也未必能完全压制住对手的进攻节奏。对于科尔来说,这场比赛可能不是一场简单的“调整战术”那么容易了,而是一次对球队整体体系和心态的全面考验——如果输了,这支勇士可能真的得重新考虑他们的建队方向了。